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与发展纵论 (WaterTalk)
WaterTalk第6期 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实现污水低耗高效脱氮除磷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2020-06-28 22:35:33 访问量统计:

2020年6月6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第6期以网络会议形式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彭永臻作了题为“AAO+BAF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强化主流城市污水深度脱氮中试的学术报告。国内外高校师生、水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等4300多人在网络会议室或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分布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

image.png

参会人员地区分布

彭永臻院士指出虽然我国污水处理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总氮超标排放等导致的水体污染依然严峻,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生物脱氮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存在能耗碳耗高等突出问题。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的特点,以中试规模的AAO+BAF工艺为例,详细介绍该工艺的基本构成、设计参数和运行效果,强调了其高效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以及节省能耗的优势。中试结果表明,AAO+BAF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总好氧曝气时间短、BAF反冲洗周期长、无需外加碳源等优点,可对低C/N比城市污水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可望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厌氧氨氧化的有效途径。彭院士指出,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公众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此工艺具有广阔的工程化应用前景。

image.png

image.png


彭永臻院士作报告

 

报告结束后,彭永臻院士与参会师生进行了交流。针对参会者提出的关于反硝化聚磷菌筛选富集的问题,他强调在AAO-BAF系统中反硝化聚磷菌无需筛选富集、是自然产生的。围绕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混合的问题,他表示两种废水混合可以实现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但其效果取决于工业废水的水质和比例。

清华大学教授、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主任胡洪营主持了论坛。他表示,彭老师及其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厌氧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新工艺,并开展了持续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实现了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引领了该方向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胡洪营对承办和协办单位、知网在线教学平台的组织、保障工作表示了感谢。

水与发展纵论自成立以来,钱易院士、王晓昌教授、王金南院士、夏军院士、郝吉明院士、王浩院士和彭永臻院士等七位专家的报告为水环境领域提供了思想盛宴,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众多高等院校有序组织本科生、研究生收看水与发展纵论,成为学生疫情期间重要的学术活动。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所高校组织本校师生观看和学习了彭永臻院士的报告。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水与发展纵论,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部分同学参加水与发展纵论的感言与照片:

image.png


南开大学学生在线参加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

image.png


北京建筑大学学生在线参加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

image.png


湘潭大学学生在线参加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

image.png

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在线参加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

 

参与本次论坛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生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参会感想: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仝真

  彭永臻院士此次讲座的主题为AAO+BAF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强化主流城市污水深度脱氮中试。对于城市污水来说,总氮达标是关键。城市污水脱氮过程可以用部分厌氧氨氧化来实现,以减少氧的消耗和有机碳源的投加。彭院士团队研究突破点在于开展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彭院士的讲座启发我们从减少能源和原料投加的角度改进处理技术,从反应机理出发,研究具体的反应过程,通过影响中间产物的产生来加快反应进程。这种研究思想不仅可以用于水处理,也可用于其他研究。通过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对研究思路的开拓也十分有帮助。

  中国水环境集团,张婷

  “再一次线上听了彭老师的讲座,每一次都受益良多。这一次彭老师从短程反硝化耦合部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小中试运行、实际工程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无论是对于学校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我们来说,都能学习到想要的知识。听完彭老师的讲解,更加坚定了我们应该将新的好的工艺逐步推广应用,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污水处理面临的标准严、能耗大,费用高等问题,做有价值的事。相信正是有这么一群热爱自己所做事情的可爱可敬之人,我们身边的环境也正变得更加美好。”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崔斌

  今天通过彭老师的报告,进一步学习了如何将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主流城市污水处理,通过双污泥龄控制,实现了部分厌氧氨氧化脱氮和同步生物除磷。彭老师的研究在小试试验研究成功的基础上,开展重复试验,再逐步扩大试验装置容积,进一步开展中试研究,推动技术的应用,在今后的科研中也要学习彭老师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推动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方斋博士

  十分荣幸的够聆听彭院士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性思考,又有严谨的科学推理,最终聚焦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痛点”和“热点”问题——聚磷菌和硝化细菌SRT的矛盾。报告中提出前沿的A2O-BAF反硝化除磷工艺不仅完美的解决了两种功能微生物的泥龄冲突,同时实现了“一碳两用”,保证了低C/N生活污水氮磷的同步去除。Water Talk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知识传播,一个月内聆听四位水大师的线上演讲。衷心感谢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以及各个协办单位创办的超一流专业平台,这是疫情期间最大的收获,期待下一期的报告内容。

  湘潭大学研究生,戴劲

  很荣幸在答辩前夕还能聆听到一场的精彩报告,使我对Anammox脱氮领域有了更新的认识。汇报中彭永臻院士先从实际工程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当前脱氮工艺的现状,并以实际运行参数为基础,凸显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新型可持续高效生物脱氮技术的优势地位,在实际废水处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存在着污泥附着难,温度要求高,增殖速度慢等相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感谢Watertalk组委会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祝愿Watertalk越来越好!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魏连雪

  彭院士从主流城市污水处理的关键和难点“脱氮和总氮达标”引出话题,分析了在处理低氨氮城市污水过程中当前仍存在的问题,而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研发可以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途径。彭院士也通过多个“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中试实验案例,给我们展示了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同步脱氮除磷、对氨氮和总氮高效去除方面的优势。彭院士讲座全程铿锵有力、激情澎湃、徐徐展开,带给我们实验室全体同学一个污水深度脱氮领域最新前沿技术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的学术盛宴。彭院士的科研精神和为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做出的贡献也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北京建筑大学 2019级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张兴宇

  从彭永臻院士以“AAO+BAF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强化主流城市污水深度脱氮中试”为题的讲座中,学习到一种区别于传统硝化及反硝化技技的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该技术结合了AAO+BAF工艺的优点,如可实现高效脱氮除磷、有利于处理低C/N比污水、好氧曝气时间短和增加反冲洗时间等,同时减少了硝化及反硝化步骤,实现了从NO2-直接转化为N2,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N2O的生成,相比于传统脱氮技术,该技术可节省近60%的曝气量,广泛引用于垃圾渗滤液、污泥发酵液等高氨氮废水的处理,在城市污水中也得到了成功的试行。通过本次学习,了解到AAO+BAF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及其高效性和可行性,让我对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又有了新的认识,每个领域都需要类似这种技术创新的不断出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技术的更迭。作为一个环境专业学子,更要向彭院士等前辈学习,求实创新,为我们环境领域贡献属于自己的国家及世界力量。

  水与发展纵论由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并得到北京建筑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藏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

  “水与发展纵论”是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的公益性学术报告论坛,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探讨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平台,为促进环境学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论坛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的研究生、本科生,提供聆听资深专家报告、和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以开阔视野、激发思考,充实生活。


通讯:李锋民、王灿、孙迎雪、黄璜、陈卓

技术:巫寅虎、王文龙、徐傲、贾文杰、王琦、薛松

编辑:杨春丽

上一篇:WaterTalk第5期 促进自然与社会水循环耦合,实现水质水生态协... 下一篇:WaterTalk第7期 揭示我国污水独有特征,献策污水处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