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与发展纵论 (WaterTalk)
WaterTalk第16期:碳中和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编辑 2022-02-22 18:40:26 访问量统计:

2022219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清华大学主办,多家单位联合协办的第16期水与发展纵论”(WaterTalk)成功举办。本期论坛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论坛由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王灿作了题为《碳中和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的学术报告,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及工程技术人员等340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或知网直播参加了此次会议。

1.jpg

主讲专家王灿教授

3.jpg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志伟教授主持会议

4.jpg

参会人员区域统计

王灿教授从碳中和的背景与内涵、碳中和的技术体系、碳中和的实现路径等方面开展了此次讲座。他详细介绍了关于碳中和的重大活动与重要政策,讨论了对碳中和与碳排放相关概念的几种理解与视角,提出并解答了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减排任务有多大等一系列问题。他表示,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随后,王灿教授分析介绍了碳排放路径及其支撑技术体系,包括低碳/零碳化终端用能技术、零碳电力系统、负排放技术、非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等,并在规模、作用、范围、技术方向、成熟度等方面对能源相关排放技术进行了对比。他提出,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需要进行电气化技术、氢能技术、CCUS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推广,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行业实现深度减排,各地区梯次有序行动,形成相关政策体系,发展气候融投资。最后,王灿教授表示要从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正确认识双碳转型,而碳中和不只是碳排放,更是技术与经济竞赛,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将推动新经济增长,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能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共赢

5.jpg

7.jpg

8.jpg

王灿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结束后,参会者与王灿教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我们国家在碳中和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具体实施路径。最后,王志伟教授代表专业委员会向各承办、协办单位及知网平台表示了感谢。

9.jpg

参会者与王灿教授讨论互动

此次报告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碳中和的背景与内涵、技术体系和实现路径的相关内容,参会者认真聆听,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收获颇丰。

以下是部分参加水与发展纵论的同学的参会感想: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第16期Water Talk直播会议,本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王灿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碳中和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报告结束后我收获颇多。王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碳中和的背景与内涵、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从全球需求来看,实现碳中和是实现温升控制目标的必然路径;从国内需求来看,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中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们要脚踏实地做研究,争取早日实现目标。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宋宇洋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灿教授关于“碳中和的技术体系与实现途径”报告。在王灿教授的报告中,我从碳中和的背景与内涵、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和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明白了碳中和与碳排放相关概念、为什么实现碳中和和如何实现碳中和等重要的知识内容。就中国的碳排放的减排任务以及目标,王灿教授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比如,碳中和技术体系:零碳电力系统、负排放技术、非CO2减排技术等。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关键技术的推广、重点行业、政策体系等。王灿教授从不同方面讲解内容的精彩报告让我受益颇深,教会我作为环境行业的研究生怎么看、怎么做来对待碳中和问题。碳中和不只是碳减排,更是技术与经济竞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作为一名环境方面研究者,我会进一步学习知识,为水处理等环境问题治理尽自己的一份力。

——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研究生牛国华


在第16期水与发展纵横论中,我主要了解了碳综合的技术体系与实现途径相关方面的知识。20209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在国际上的定义是:在规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抵消相应范围内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碳中和是实现温升控制目标的必然途径。在我国,碳中和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以,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碳中和的实现途径是政策体系,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政策法规。实现碳中和任重道远,我们仍需要加倍努力。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杜文静

有幸听了清华大学王灿教授关于碳中和的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的讲座,王灿教授从碳中和的概念与必要性,碳中和技术体系,碳中和实现路径这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王教授提到,现有技术水平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要求差距巨大,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要进行关键技术的推广,从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开始试行……这些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当前我国碳中和任务很艰巨,但是我相信,在国家政策和各行各业人员的努力下,我国一定可以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翻开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谭畅


很荣幸能够聆听王灿教授关于碳中和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的精彩报告。报告中王老师提到,根据目前全球性的碳中和分析,中国的碳中和任务艰巨。经过具体行业分析,该报告主要讲了碳中和的必要性、碳中和技术体系以及实现路径等。在碳中和技术体系中对能源排放相关排放技术进行对比,得到结论:终端用能技术成熟度相对较高,是减排的主战场;大力发展零碳电力技术是减排核心。与此同时,也突出了推广关键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通过对这场报告进行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对碳中和现状与相关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

——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研究生袁子茜

今天有幸参加清华大学王灿老师的报告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碳中和的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碳减排和与碳达峰是我国为实现绿色发展而作出的庄严承诺与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碳中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计算生产与消费全过程中碳排放量,将排放碳利用湿地、林地或其它适宜场地封存,或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物质。其中,电气化技术较为成熟,但这项技术由于成本等原因未大面积推广,我国的碳减排与目标差距仍然较大。由此可以看出,碳中和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经济的考验,对社会经济的转型,是对综合国力的考量。碳中和即是手段又是目标,我国要加强创新,将碳减排纳入发展战略,为世界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许钰洁

今天上午非常荣幸聆听王灿老师的报告,对碳中和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老师提出碳中和不只是碳减排,更是技术与经济竞赛、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多方面协同合作实现碳中和,创新关键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并且要从行业、政策和地区方面多角度思考,使我获益匪浅,感谢老师提供的宝贵的学习机会。

——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研究生焦钰珠


非常荣幸能够聆听王灿教授题为“碳中和技术体系与实现路径”的讲座。王教授从碳中和的背景与内涵、碳中和的技术体系、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详细论述了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要碳中和以及我国碳中和的减排任务有多大等问题。介绍了碳中和的技术体系,包括: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的低碳/零碳化终端用能体系;电力领域的零碳电力系统;农业、林业领域的负排放技术;农业、工业、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非CO2技术。王教授强调,现有技术水平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要求差距巨大,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因此,提出了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有:推广电气化技术、氢能技术、CCUS技术集群、生物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关键性技术;将各个关键性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各地区梯次有序行动;建立健全碳中和相关政策体系。

王教授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将得益于在“双碳”背景下的经济转型。从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总体布局,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口号提出,再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无不体现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由此可见,生态环境保护对我国可持续长久发展尤为重要。对此,身为一名环境学子,我倍感欣慰也倍感压力。作为一名身处新时代的环境研究生,我们应积极投身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国家实现碳中和贡献出一份力量。

——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研究生张建新

 

水与发展纵论是以网络会议形式举办的公益性学术报告论坛,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探讨水与社会经济发展、水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高端平台,为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自3月28日成立以来,钱易院士、王晓昌教授、王金南院士、夏军院士、郝吉明院士、王浩院士、彭永臻院士、曹业始博士、夏青研究员、郑兴灿总工程师、侯立安院士、高宝玉教授、段昌群教授、杭世珺总工程师、于丹教授、常纪文研究员等顶尖专家的报告为水环境领域提供了思想盛宴,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广泛好评,参会人数累计达到42,000余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等国家。


上一篇:WaterTalk第15期丨常纪文:碳达峰碳中和与污水处理 下一篇:水与发展纵论第17期:太空舱中的水再生循环